3D打印時擁有自動調平就一勞永逸了嗎?
在3D打印世界里,有一種痛苦叫“調平”,但有一種解放叫“自動調平”,但自動調平,真的是萬事無憂嗎?
3D打印中,打印第一層的好壞決定著整個模型的好壞,如果第一層沒有打好,后面有極大的幾率導致模型作廢,而調平,就是最大的因素之一!
在現在市場上的3D打印機中,三點固定、四點固定已經是最為普通的固定平臺方式,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平臺和其他硬件問題,手動調平的方法經常被認為是最后的無奈之舉,而自動調平則被諸多用戶無意中捧了起來,自動調平,真的就可以讓手動調平“下崗”嗎?
捷泰技術E180 3打印機采用四點調平
自動調平,并不等于完事無憂
自動調平的原理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就是根據3D打印機來測試噴嘴與平臺之間的距離,在進行打印過程中,對Z軸進行控制補償距離,從而滿足打印平臺和噴嘴保持水平。然而,在自動調平中,必須首先滿足一個條件:概略調平。
自動調平并不是自己一個部件即可完成,在獲得噴嘴與平臺之間的距離后,Z軸在打印過程中一直處于運動狀態,也就是Z軸不斷上下移動,從而符合切片設定的層厚要求。如果平臺偏幅度超過該行程,自動調平的作用基本無法得到體現。如果平臺調整得當,自動調平的作用基本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對于有經驗的老手而言,其能快速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對于對模型精度要求不是特別高的用戶而言,通過手動調節即可滿足其要求。
手動調平,仍是主流
對于手動調平,很多人把其歸屬于麻煩這一類,但不得不說,其雖然麻煩,但仍是目前3D打印機的主流調平方式,這種調節方法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可以達到0.2mm左右的精度,如果精度要求需要繼續提升,則需要自動調平進行輔助。但就肉眼而言,并無太大差別。
其次,手動調平在第一次調整后,只要平臺不發生較大的晃動,通常無需進行再次調整,而對于較大的震動時,只需微微調節即可快速恢復。
未來:光調平或成主流
就目前而言,自動調平模塊還處于輔助模塊,在3D打印機中的需求并不強烈,而在未來的數年中,傳統的自動調平更多的扮演一個過渡的角色。隨著3D打印機的普及,為了更好的打印效果,不排除在平臺中采用3-4個小型電機作為平臺的調節點,同時利用數個激光作為距離測試設備,通過Z軸不同高度的反饋,從而調整平臺的高低,最終讓3D打印模型變得更加精細!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