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概念股迎利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通過放寬認定條件、簡化認定流程、縮短公示時間、擴充支持領域等途徑,使更多創新型企業得到政策支持。其中,將制造業中的增材制造與應用(3D打印)等新技術在內的五大領域的相關技術納入支持范圍。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高新企業比普通企業一年可節約四成的企業所得稅,對多數公司凈利潤影響較大。
除了政策利好外,3D打印領域近期還有諸多利好消息傳來。例如,美國HRL實驗室官網報道稱,該實驗室研究人員在3D打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開發出一種新技術,使用3D打印方法制造出的超強陶瓷材料不僅可擁有復雜的形狀,還能耐受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未來有望在航空航天和微機電領域大顯身手。
而在剛剛結束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上,也設置了專門的3D打印展區。在CES上亮相的65家3D打印參展商中,亦有北京太爾時代、深圳易尚展示(002751,股吧)、三緯國際等中國企業的身影。
此外,據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消息,第四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將于今年5月底6月初在上海舉行。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消息均有望成為3D打印概念股行情的催化劑。
從基本面觀察,華泰證券(601688,股吧)表示,盡管現階段3D打印技術尚未能成規模化地使用,但經過國內外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實踐應用,3D打印在一些領域已經展現出很強的內生成長性。長期來看,下游內生需求驅動的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的正反饋效應正在逐漸形成,即“技術提高下游生產率-收入利潤回流-研發投入提升-綜合制造成本下降-下游使用經濟性進一步提高”的良性循環逐步建立,有助于行業內生性增長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技術更新推動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移,到2020年,打印成本可能下降70%。
華融證券則指出,國內3D打印產業鏈中,中游設備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相比之下,中國3D打印產業鏈上游掃描設備和CAD軟件環節力量薄弱,逆向工程軟件和數據修復領域空白。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一方面是由于國內企業進入這些行業較晚,另一方面,國內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和國外存在差距。同時,國內廠商在細分領域的關注度普遍不夠,時間積累也相對較短。要想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單靠研發難度較大,采用整合的方式可以在短期內彌補短板。就3D打印應用領域看,分析人士認為,3D打印技術有望在航天航空,模具加工,醫療和工業設計四大領域率先發力。全球領先的3D打印技術咨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在報告中也指出,3D打印技術已經在醫用模型、外科手術以及手術導板、骨科植入物等領域有了廣泛應用。
華融證券認為,3D打印醫療產品適合走產業化發展道路。經過調研發現,已經有企業找到了比較明晰的應用方向,并且十分具有發展前景:一是藥物篩選;二是體內植入物,如可吸收血管支架。
中銀國際則指出,相比消費級3D打印,更看好工業級3D打印的發展,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工業制造、醫療與器械等高端制造領域的應用拓展。建議重點關注工業級醫療應用企業美亞光電(002690,股吧)、光韻達(300227,股吧)、銀邦股份(300337,股吧);消費級應用企業金運激光(300220,股吧);航天航空應用企業中航重機(600765,股吧);核電應用企業南風股份(300004,股吧)。
就A股市場而言,近期市場比較關注的3D打印概念股包括:
森遠股份(300210,股吧):簽訂立體化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推進3D打印業務布局。
南風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與中國核電(601985,股吧)工程達成合作意向,公司重型金屬3D技術再獲認可。
銀禧科技(300221,股吧):公司募資3.8億元,其中1.5億元擬用于CNC金屬精密結構件項目、4000萬元擬用于3D打印產業化研發中心。
中航重機:公司參與組建的中航激光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登記,以對王華明教授及其團隊多年研究的激光快速成形技術實施工程產業化。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