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屠呦呦 諾貝爾博物館展出3D打印青蒿主題茶具
時間:2015-12-12 20:06 來源:3ders.org_南極熊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為了向屠呦呦和她發現的抗瘧藥物青蒿素致敬,諾貝爾博物館展出3D打印青蒿主題茶具。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0日16:30,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出席典禮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了諾貝爾獎的獎章和證書,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漢斯·弗斯伯格在致頒獎詞時高度評價了屠呦呦的科學貢獻。他說,“每年大概有50萬人死于瘧疾,其中大多數為兒童。在20世紀60和70年代,屠呦呦參與了中國一個開發抗瘧藥品的重要項目。當屠呦呦在閱讀古籍時,她發現一種叫做青蒿的植物在治療發燒的配方中多次出現。于是她開始在感染瘧疾的老鼠身上試驗這種青蒿的提取物。試驗發現一部分的瘧疾寄生蟲死亡但整體的試驗結果并不一致。因此屠呦呦繼續回到古籍中尋找。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書中,她發現一種對青蒿低溫提取的方法,這樣得到的提取物療效非常顯著可以殺死所有寄生蟲。這其中有效的成分隨后被確認并被命名為青蒿素。在后來的研究中發現青蒿素能夠通過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殺死寄生蟲。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引起了對抗瘧新藥品的研制和發展,這種藥品已經挽救了上百萬人的性命,將過去15年瘧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

為了向屠呦呦和她發現的抗瘧藥物青蒿素致敬,諾貝爾博物館特意制作了一套以青蒿植物為原型的中式茶具,茶壺茶杯由陶土制成,配套的加熱器把手則是通過3D打印成型的。諾貝爾博物館為屠呦呦制作的這套茶具集合了各種科技元素,3D打印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這套茶具是向屠呦呦和青蒿素致敬,更是向蓬勃發展的科學致敬。

諾貝爾博物館2001年開放,觀眾可在這里深入了解諾貝爾獎及其創建者,以及歷年的眾多獲獎者和他們的成就。據了解,近期,博物館展出了一系列藝術品,向2015年諾貝爾獎各領域獲獎者及他們的成就致敬,這些藝術品由來自斯德哥爾摩當地的貝克曼斯設計學院以及瑞典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所創作。
而屠呦呦研究員也將一紀念瓷盤及《青蒿抗瘧研究》(1971-1978)一書,贈予諾貝爾博物館收藏,并在博物館咖啡館的椅子上簽名。
《青蒿抗瘧研究》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資料匯編,是屠呦呦團隊早期抗瘧研究的總結,匯集了1971年-1978年的研究成績,記載了青蒿素發現的歷程。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