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省首例利用3d打印技術做人工髖骨關節置換手術成功
“恢復得非常好!”7日,在省人民醫院骨科有一位患者進行復查,看著他的情況醫生很高興。原來,他是我省首例利用3d打印技術做人工髖骨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
患者是一名70多歲的男子,上個月中旬不小心摔倒致髖骨骨折。醫生告訴記者,如果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下,就不考慮換骨,65歲以上就得換,因為年紀大了,生長能力會很差。由于這名病人年齡較大,骨折程度非常嚴重,又存在新陳代謝功能不佳等問題,可以采用新型治療方法,那就是3d打印技術。“因為3d打印技術的費用會比普通方法的治療費用高一些,所以髖骨依然像以往治療一樣,用傳統的假體,只將髖骨界面采用3d打印技術。”患者的主治醫師魏杰說,確定了治療方案后,醫生們開始進行前期準備,為病人拍了髖骨關節的二維和三維ct,然后將數據資料輸入電腦,24小時之內,專門的3d打印公司就可以將髖骨界面部分做出來。做好后,部件被放入真空無菌容器內儲藏起來,醫生打開后就必須進行手術,不能有絲毫感染。
11月16日,是給患者做髖骨關節置換手術的日子。醫生們將患者壞死的髖骨關節拿出,將利用3d技術打印好的髖骨界面和髖骨假體放置進去。魏杰表示,手術做得很成功,術后第二天患者沒有了疼痛感,可以活動腿部,術后一周可以順利下床行走。因為恢復得不錯,醫生就讓患者出院了,叮囑按時復查。
為啥要采取3d打印技術呢?魏杰說,這可以使病人的髖骨和髖骨界面很好地相融,骨頭都長在界面的縫隙中,能很好地固定住,“以前的界面我們不能做成這樣,是通過一種技術涂上一個東西,把肉眼看不到的縫隙放大了看,看到縫隙很寬。現在采用3d技術,縫隙會很小,骨頭就容易長。骨頭之間是要摩擦的,長時間的磨損會變松,一般使用壽命在五到十幾年。現在這個髖關節使用二十年沒問題。”
此外,除了能長得結實外,恢復速度也很快。普通手術的初次長成需要6—8周,采用3d打印技術的手術到3個月之后就可以走了。以前涂層的手術,半年才能完全長好,這種手術3個月就可以完全長好了。院方表示,在今后會根據患者的自身病情和自主意愿,決定是否采取3d打印技術。
○鏈接
3d打印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快速成型技術。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3d打印技術能打印房子、汽車,甚至步槍……11月29日晚上,在太原市一酒店,一塊長約5米的3d打印蛋糕亮相,吸引了眾多小朋友。
醫療可以說是3d打印技術的最大獲益領域。此前,北京就有醫院運用該技術治病救人,患者用上了3d打印機制造的鈦合金骨骼。此外,3d打印還可以制造口腔骨骼、單塊的骨頭、下顎骨和臀部。巴西工業設計師dossantos將3d打印與超聲波掃描技術結合,讓醫生能夠給父母打印出1:1的胚胎模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