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未來可印“活”器官
傳統手工制作義眼,一只要耗時2個月。而現在運用3D打印技術,每小時可制作150只義眼,未來甚至有可能打印出與生物體相融的“活”的生物器官。5月22日,3D打印技術醫學應用高峰論壇會議在長沙召開,湖南省政府副省長張劍飛參加。
會上成立了國家衛計委醫管中心3D打印醫學應用專家委員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孫虹擔任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該專家委員會將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制定3D打印在醫學應用方面的標準,對各醫療機構等使用3D打印技術的技術指導,接受咨詢等,便于該技術形成規范,成熟應用于醫學領域。
“一旦體驗了3D打印的方便、簡捷、精確之后,就不愿再回到舊有的服務方式了!敝袊こ淘涸菏俊⑸虾=煌ù髮W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教授戴尅戎介紹,3D技術應用于醫療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將人體患有腫瘤的肝臟、頭顱等器官模型打印出來,醫生再針對受損部位模型進行術前演練,得出最佳手術解決方案,再對患者實施手術;二是借助3D技術打印人體骨骼,替換體內病變的骨骼。
“據統計,目前國內等待肝、腎、角膜移植的患者,只有百分之一可以得到滿足,未來只能寄希望于再生醫學手段3D生物打印加以解決!贝鲗∪直硎,目前,3D打印技術進入發展快車道,加快對于生物器官打印的研發,在醫學應用方面將更加廣泛。
在3D打印技術方面,我國與國際基本同步。早在2014年1月份,湘雅醫院使用3D打印技術精準切除了一顆復雜顱內腫瘤,屬于全球首例。孫虹向記者介紹,目前,湘雅醫院每年借助3D打印技術進行治療的數量在幾十例左右,還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該委員會將致力于技術的研發,提高質量和效率,更好的服務民眾的醫療需求。
湖南華翔增量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興旺透露,湖南省將3D打印醫療手術模型相關內容納入湖南省醫療服務收費條目,并在湖南省重點醫院進行試點推廣,屬全國首創,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重點關注。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