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溫度對氬氣霧化制備高熵合金粉末粒徑的影響
時間:2021-09-29 08:25 來源:南極熊 作者:admin 閱讀:次
高熵合金是由5種以上(一般不會超過13種)主要元素(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組成,每種主要元素的原子分數要大于5%且不能超過35%。實驗采用FeCoNiCrMn高熵合金,其理論原子比為1∶1∶1∶1∶1,質量分數范圍如表1所示。
粒徑數據以體積堆積百分比顯示,例如,檢測結果為Dv(50)=100μm,即表示:粒徑小于等于100μm的粉末占樣品總量的50%。由于氣霧化粉末的球形度很好,且空心球數量非常少,可以將樣品Dv(50)對應的粒徑值視為樣品的中位粒徑。
為了研究中間包的溫度對粉末粒徑的影響,在過熱度為200℃、霧化壓力為4.0MPa的條件下,觀察不同的中間包溫度對粉末粒徑的影響。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
根據實驗結果,保溫溫度為1100℃時,Dv(50)=56.2μm;保溫溫度為1150℃時,Dv(50)=56.9μm;保溫溫度1200℃時,Dv(50)=57.3μm。由于馬爾文3000激光粒徑儀在50~80μm的檢測誤差為±1μm,可以認為,保溫溫度對粉末粒徑幾乎沒有影響。保溫是氣霧化制粉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指將合金液倒入一個漏斗狀的中間包里,通過中間包底部特制的導流管進入霧化器,再被霧化成粉。在保溫過程中,合金液通過中間包的緩沖,變成穩定連續的低速液流進入霧化器,為平穩霧化粉末提供了先決條件。
在通常情況下,合金液經過導流管后會在其內表面形成很薄的凝固層,隨著合金液的不斷流動,該凝固層會被過熱度較高的合金液不斷加熱直至再次熔化,最終完成霧化時,導流管內表面不會附著凝固層。由于導流管內徑只有幾毫米,在合金液倒入保溫坩堝前,保溫坩堝需要預先加熱到一定溫度,這一溫度可以控制初始凝固層的厚度。保溫溫度不夠,初始凝固層則會變厚,導致導流管的實際通徑遠小于其設計通徑,合金液的流速大幅減少,其帶來的熱量不足以熔化已經形成的凝固層,凝固層會繼續變厚,直至導流管完全堵塞。
本實驗中設計的1100℃~1200℃保溫溫度范圍,是根據江蘇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長期生產總結的經驗數據,在1100℃以下時,堵爐概率大幅提高,而在1100℃以上時,幾乎不發生堵爐。由于保溫溫度在1100℃以上,凝固層不再影響導流管的實際通徑,合金液的流速只受其過熱度和霧化壓力影響,在不改變這兩個參數時,合金液的初次破碎和二次破碎狀態就不會改變,其最終粒徑也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在過熱度、霧化壓力不變的情況下,保溫溫度對粉末粒徑的影響可以忽略。
表1 FeCoNiCrMn成分表

圖1 不同保溫溫度下粉末累積曲線
為了研究中間包的溫度對粉末粒徑的影響,在過熱度為200℃、霧化壓力為4.0MPa的條件下,觀察不同的中間包溫度對粉末粒徑的影響。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
根據實驗結果,保溫溫度為1100℃時,Dv(50)=56.2μm;保溫溫度為1150℃時,Dv(50)=56.9μm;保溫溫度1200℃時,Dv(50)=57.3μm。由于馬爾文3000激光粒徑儀在50~80μm的檢測誤差為±1μm,可以認為,保溫溫度對粉末粒徑幾乎沒有影響。保溫是氣霧化制粉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指將合金液倒入一個漏斗狀的中間包里,通過中間包底部特制的導流管進入霧化器,再被霧化成粉。在保溫過程中,合金液通過中間包的緩沖,變成穩定連續的低速液流進入霧化器,為平穩霧化粉末提供了先決條件。
在通常情況下,合金液經過導流管后會在其內表面形成很薄的凝固層,隨著合金液的不斷流動,該凝固層會被過熱度較高的合金液不斷加熱直至再次熔化,最終完成霧化時,導流管內表面不會附著凝固層。由于導流管內徑只有幾毫米,在合金液倒入保溫坩堝前,保溫坩堝需要預先加熱到一定溫度,這一溫度可以控制初始凝固層的厚度。保溫溫度不夠,初始凝固層則會變厚,導致導流管的實際通徑遠小于其設計通徑,合金液的流速大幅減少,其帶來的熱量不足以熔化已經形成的凝固層,凝固層會繼續變厚,直至導流管完全堵塞。
本實驗中設計的1100℃~1200℃保溫溫度范圍,是根據江蘇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長期生產總結的經驗數據,在1100℃以下時,堵爐概率大幅提高,而在1100℃以上時,幾乎不發生堵爐。由于保溫溫度在1100℃以上,凝固層不再影響導流管的實際通徑,合金液的流速只受其過熱度和霧化壓力影響,在不改變這兩個參數時,合金液的初次破碎和二次破碎狀態就不會改變,其最終粒徑也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在過熱度、霧化壓力不變的情況下,保溫溫度對粉末粒徑的影響可以忽略。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