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天文學家借助3D打印技術來揭示星系間的秘密
伊塔星位于船底座,被認為是在距地球一萬光年內最明亮而神秘的恒星系統。這個由兩顆恒星構成的星系在19世紀爆發過兩次,天文學家至今仍然沒找到其爆發的原因。有研究人員認為,其中一顆恒星作為超新星可能很快就會發生爆炸。
2015年1月8日,天文學家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25次會議中討論了最近對于船底座伊塔星(Eta Carinae)恒星系統的觀測結果,并使用3D打印模型來幫助增進了天文學家們對于這個星系的了解。
“我們正在越來越了解這個很不一般的星系當前的狀態和內部復雜的環境,但距離能夠解釋這個星系過去爆發的原因以及預測它未來的行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宇航局(NASA)Goddard 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Ted Gull說。 Gull在過去十年負責協調監測這個星系的研究小組。
在過去十年里,研究小組通過收集地面望遠鏡和NASA的太空衛星觀測結果開發出了伊塔星系的模型。
“我們用過去的觀測數據構建了一個計算機模型,它能夠幫助預測我們在下一個周期中會看到什么,然后我們再把新的觀測結果反饋回模型,以進一步完善它。”NASA博士后項目研究員Thomas Madura說。
使用Madura的模型和模擬,研究小組已經能夠了解該星系內部的一些特性,并糾正了以前的某些錯誤觀點。為了更好使其內部運動可視化,并進一步研究它,Madura轉向了3D打印,用3D打印將自己的數字模型轉化成更直觀的實體模型,從而方便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與講解觀點。尤其是,有一次使用消費級3D打印機把模型打印出來后,研究小組發現了他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伊塔星系的一個特征,那是星系邊緣氣流的一個突起。
“我們認為這些結構是真實的,它是最近幾個月不穩定流動的一個結果。”Madura說。“我原本希望能夠3D打印出模型,以更好地觀察他們,這個結果竟然遠遠比我想象的更成功。”
使用3D打印模型,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從每顆星吹出的風所有的不同屬性。比如主星的風更密集、更慢(大約一百萬英里每小時),相比較而言其伴星的風則更輕、速度更快(約六百萬英里每小時)。
Madura的3D打印星系模型可以展現這一切。 最終模型可以被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包含了來自主星密而慢的風,而另一部分則包含了快而清的風。當模型被切成兩部分時,其內部腔體揭示了這兩種風如何進行相互作用的更多細節。
“據我們所知,這是世界上首個3D打印出來的由一臺超級計算機模擬的復雜天體系統模型。”Madura補充說。
根據3D打印模型的預測,伊塔星到2020年可能再次爆發,但NASA的研究人員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并不會出現任何災難性事件。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