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準3D打印機的幾種方式
通用校準:
1.框架穩定正確擺放。
2.同步皮帶是緊繃的。
3.加熱床與擠出機噴嘴的運動面都是水平的。
4.送絲線卷軸自由不會給擠出機造成太大的阻力。
5.確認步進電機沒有松動,安裝位置水平。
6.固件設置是正確的,包括軸運動速度和加速度,溫度控制和檢測正常,限位正常,電機旋轉方向正確。
7.擠出機校準。控制擠出10mm對應實際送絲測量得到的也是10mm。這一點務必要保證,假如送絲過長會導致氣泡或模型溢出,過少會導致夾層附著力差。
準備工作:
1.一個能夠精確測量100mm的工具,推薦使用游標卡尺。
2.一個能夠精確測量0.5mm寬的工具,同樣推薦使用游標卡尺。
3.知道你所采用的步進電機每轉步進數,steps = 360 / angle, 因此 1.8° = 200 steps, 0.9° = 400 steps。
4.知道你步進驅動電路的步進細分設置,大多數板子是16細分,也有些板子是32細分。
5.知道你傳動滑輪齒數,大多數采用10齒或12齒。
6.知道你的皮帶節距,注意XL和T5皮帶長得一樣,可是他們是不一樣的。
7.知道你的擠出機齒輪齒數或齒輪比。
8.移除機器上帶帶反彈的部件。
9.用這個計算器:XY and E steps, layer heights, and acceleration (此處鳴謝MakerLab的中文翻譯版)
初步校準:
水平:移動擠出噴頭沿成型體積最大邊沿運動,觀察平臺與噴頭的距離應當保持相同。如果不同,調節旋鈕使其距離一樣(參見關于水平校準)。
各運動軸:通過上位機控制軟件或機器液晶模塊操作移動XYZ軸100mm,用尺子測量實際的移動距離,假如不一致,需要修改固件中控制電機每秒的秒沖數(參見下文)。
擠出機校準:加熱到耗材目標溫度,通過上位機控制軟件或機器液晶模塊操作送絲10mm,大概估算擠出的實際長度是否與操作的值的一直,不一致通用修改固件中控制電機每秒的秒沖數(參見關于擠出機校準)。
耗材溫度: 設置加熱穩定,手動送絲后噴頭出絲順暢。
固件中電機每秒的秒沖數的計算方法:
XY軸步進:
假如你使用的是皮帶+滑輪,Jenny傳動計算器可以準確的計算出電機,同步輪和同步帶的特征,各軸需要的步進脈沖。
基本公式是這樣的:
XY 軸steps_per_mm = (motor_steps_per_rev * driver_microstep) / (belt_pitch * pulley_number_of_teeth)
motor_steps_per_rev:步進電機每轉步數 (1.8角度的電機為200步,0.9角度的電機為400步)
driver_microstep:驅動電路細分 (RAMPS1.4 最大細分為16)
belt_pitch:同步帶齒間距(MXL間距為2.032mm) pulley_number_of_teeth:同步輪齒數 通用例子:
// NEMA 17 motor with T2 belt and 20-tooth pulley: (200 * 16) / (2 * 20) = 80.0
// NEMA 17 motor with T5 belt and 8-tooth pulley: (200 * 16) / (5 * 8) = 80.0
// NEMA 17 motor with XL belt and 8-tooth pulley: (200 * 16) / (5.08 * 8) = 78.74
Z軸步進:
大多數的RepRap 3D打印機Z軸采用絲桿,首先你要知道傳送到Z軸絲杠上的圈數,然后根據螺距來確定垂直距離。
計算運動旋轉軸的基礎公式:
Z軸 steps_per_mm = (motor_steps_per_rev * driver_microstep) / thread_pitch
motor_steps_per_rev:步進電機每轉步數 (1.8角度的電機為200步,0.9角度的電機為400步)
driver_microstep:驅動電路細分 (RAMPS1.4 最大細分為16)
thread_pitch :絲桿螺紋間距(Ultimaker M12 螺距3mm)
而有些3D打印機的Z軸是通過滑輪皮帶連接到絲桿,只要滑輪直徑相同上面的公式任然成立,但是滑輪直徑不同需要最終結果上乘以這個比例,例如,半桿滑輪的計算結果需要乘以2.
基本公式:
e_steps_per_mm = (motor_steps_per_rev * driver_microstep) * (big_gear_teeth / small_gear_teeth) / (hob_effective_diameter * pi)
motor_steps_per_rev:步進電機每轉步數 (1.8角度的電機為200步,0.9角度的電機為400步)
driver_microstep:驅動電路細分 (RAMPS1.4 最大細分為16)
big_gear_teeth:大齒輪的齒數
small_gear_teeth:小齒輪的齒數
hob_effective_diameter:擠出螺桿直徑
關于擠出機校準:
誤區提醒:G-code擠出相關的指令,所控制的擠出長度是指耗材進入送料機的長度,而非耗材擠出噴頭的長度。
校準步驟1:為了不讓費耗材,可以將送料管的加熱端拔出。
校準步驟2:送料機送入一段耗材絲,卡緊。
校準步驟3:選擇送料機進的耗材口位置作為起點,在耗材絲的120mm處做一個標記。
校準步驟4:控制打印機送絲100mm。
校準步驟5:測量耗材進口到剛才做標記的實際距離,假如超過20mm,說明送絲過少,假如不到20mm,說明送絲過多。
校準步驟6:計算公式
new_e_steps = old_e_steps * (100 / distance_actually_moved)
校準步驟7:將您的得到的這個new_e_steps重新寫入固件。
校準步驟8:再此驗證校準,直到理論值接近實際值(一般96-104mm都在可接受范圍內)。
關于水平校準
把你的打印機Z軸設置為0的時候,在Z平臺和噴頭之間應該可以放進一張A4打印紙張,這是最快速有效的水平校準方法。
關于擠出溫度
每一種耗材,都有它適合的打印溫度,同樣是PLA耗材,原色半透明的PLA能在180度左右打印出非常好的效果,而不透明的PLA耗材能在165度左右打印出非常好的效果。
由于每臺機器的熱敏電阻或其他測溫元件的測量誤差也會導致溫度設置不同。
這里提供一套方法讓您的打印機找到對應的耗材所適合的打印溫度。
進一步校準:
在上一步的校準基本正確以后下面做更精確的校準,
打印一個簡單的圍墻立方是個很好的方法,例如這個模型:【wall_40*10.stl】
1.打印之前的軟件設置:
耗材直徑,請用游標卡尺正確度量耗材直徑。得到的結果填在切片軟件中
噴嘴直徑,這個不用精確測量,參考賣家提供的直徑。比如0.4mm
擠出倍數設置成1,也有些軟件按百分比計算的,則設置為100%
2.切片生成Gcode,打開Gcode文件查看perimeters extrusion width(周邊擠出線寬)并記下這個值。
3.現在Gcode發到打印機開始打印,等待打印完成后,對這個模型的4壁的頂部進行壁厚測量,(注意不能測量底部,由于底部可能水平不準,會膨脹)。得到結果然掉一個最大值,取其余3壁的壁厚平均值。
4.這時,你有了理論值和實際值,用理論值除以實際值,將這個系數填到剛才的擠出倍數設置中。
5.設置好后從新切片,重新打印,以驗證校準是否正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