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關鍵詞回顧2015年3D打印產業方向
對于3D打印行業來說,2015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全世界掀起一股3D打印熱潮后,3D打印不管是技術還是材料,以及速度和精度上,都呈現出革命性的突破,產業更是以爆發性的增長趨勢引爆全球。回首即將過去的2015年,整體形勢進入加速期,但幾家歡喜幾家愁,為此3D打印網小編整理了2015年度3D打印行業十大關鍵詞,為2015年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1.業績
2015年,3D打印日益發展,而全球3D打印領先企業Stratasys和3D Systems這兩大巨頭卻遭遇瓶頸。據3D Systems發布該公司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當季凈利潤和營收均未達市場預期。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3D Systems的凈虧損為1370萬美元,不及上年同期的凈利潤210萬美元。而Stratasys公司第二季度的凈虧損則從上年同期的17.3萬美元擴大至2290萬美元,3D打印機和生產原料的銷售則同比下滑了13%!而其第三季度收入1.676億美元,大幅度低于預期,不過其當季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飆升至9.83億美元!
【小編點評】
客觀上來講,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貨幣波動和潛在用戶所采取的觀望做法可能不是公司所能控制的,這更多的是與當前宏觀經濟前景的不明朗有關。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革新,3D打印機市場百舸爭流,用戶開始慢慢消化新品和產業投資,因此3D打印產業進入緩慢增長期也不足為奇了。但終歸到底,3D打印的市場前景可期,或許2016年企業將會上演觸底反彈。
2.質量
今年,Makerbot公司第五代產品因質量太差慘遭集體訴訟,這一爆炸性的"丑聞"震驚3D打印行業。據悉,Makerbot第五代在投入生產之前,并沒有進行常規的性能、可靠性、標準化和驗證程序測試。簡而言之,MakerBot在對質量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將劣質產品出售出去。這種有違道德良知的做法激起了用戶的強烈不滿,不僅造成了Makerbot銷售額巨減,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在經歷裁員和關閉銷售網點后,"質量門"事件持續發酵,Makerbot被迫重組。
【小編點評】
盧秉桓院士曾指出,中國制造由強變大須質量為先。在紛繁復雜的3D打印行業競爭中,如果說技術是關鍵,那么質量則是根基。只有質量過硬才能成為叫得響的名牌,成為名牌才能有高價值。圖一時之利而毀掉老字號招牌,爆發行業"丑聞"也會阻礙日后發展的腳步。3D打印助推世界智能制造必先完成"質"造。
3.專利
知識產權、技術專利是對研究成果的基本尊重,但是由于很多3D打印產業剛起步,在產品和技術上難免會在專利方面打擦邊球。今年,3D打印行業侵權事件頻發,從惠普"MJF"多射流熔融技術侵犯Memjet專利,到太爾時代起訴威控博睿,再到國內3D打印侵權第一案--珠海西通電子有限公司起訴天威飛馬3D打印機外觀侵權,這一系列的"丑聞"事件都引發了業界對3D打印專利的熱烈討論,建立還是打破專利壁壘,一度成為業界的熱門話題。
【小編點評】
雖然打破專利壁壘,"抱團取暖"有利于資源共享、共同開拓3D打印市場。但是,如果不對技術研發人員的勞動成果加以法律保護,那么3D打印原創設計將會大幅減少,3D打印技術也無法繼續突破。如此一來,既不利于世界各國開拓3D打印市場,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4.材料
材料作為3D打印的根基,在打印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2015年,3D打印材料市場一觸即發,多種新品層出不窮。生物、金屬、陶瓷、塑料,這些材料都成為3D打印的隱形資產。據市場研究機構Smartech的研究報告指出,預計到2018年,全球3D打印材料市場的收入預計將達到25億美元,到2022年有望增至68億美元。而3D打印材料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也讓不少企業嗅出商機,紛紛踏足3D打印材料領域。
【小編點評】
3D打印材料的質量對制品的外觀品質起到主導性作用,因此它促進或者制約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而隨著3D打印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于產業鏈上游的3D打印材料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3D打印材料市場有著不可預估的前景。
5.生物3D打印
近年來,生物3D打印技術已成為市場上的一大熱門話題。從3D打印假肢到3D打印器官,大眾對生物3D打印寄予了無限的厚望。而2015年,不論是技術還是材料,國內外生物3D打印都取得了跨時代的進步。尤其是藍光英諾發布全球首款生物3D打印機,使得器官再造成為可能,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將打開千億美元市場!與此同時,隨著健康產業時代的到了,3D生物打印作為一種全新技術,為精準醫療、智慧醫療個性化方案的定制提供了全新途徑。
【小編點評】
生物3D打印的優勢在于其所具備的復雜制造、技術特點,對個性化需求強烈的生物醫學領域應用價值巨大。但是從顛覆性的嘗試成功到最終能夠走向產業化,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總而言之,3D打印在組織和器官上的應用依然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