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生物3D打印 藍光發展布局大健康
2015年完成重組上市的藍光發展,目前以“地產+現代服務業”及“3D生物打印+生物醫藥”為雙主業運營。因為有著醫藥傳統,作為借殼迪康藥業(9.750, 0.00, 0.00%)上市的藍光發展,把轉型的重點瞄準“3D打印和精準醫學”這一前沿領域,以醫藥為突破點謀局大健康產業。
事實上,藍光發展轉型大健康之路早已開始。2014年底至2015年初,它們就宣布借助四川英諾生物擬投資建立3D生物打印產業化基地,項目首期投資額不超過5000萬元。英諾生物將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再生與重建的3D打印”為主題,開展以臨床應用產品為導向的工程技術戰略合作。
而后在實施重組借殼后資本實力大增的藍光發展對藍光英諾實施1.65億元的資本增資,也將重點投向3D打印領域。
在借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這一科研平臺以后,藍光發展還把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路易維爾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引入藍光英諾,兼任其首席科學家。
藍光集團官網顯示,2015年6月,康裕建教授在其《3D生物打印和精準醫學》報告中發布所在團隊已取得“世界首例人工心臟全心置換手術取得成功”的進展。
目前,在藍光生命科技集團,藍光英諾的技術研發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完整的四大技術體系:生物磚技術、3D打印技術、3D生物云計算技術和3D生物打印后處理技術。
2015年10月,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全球首創3D生物血管打印機成功問世,借助該技術,使器官再造在未來成為可能。
此外,藍光英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影像大數據云平臺研發成功,該平臺以三維醫學影像云處理為核心技術,提供醫療影像數據三維圖像云轉換,成為可視化診斷、遠程診斷、分級診療的重要創新工具。報告期內,藍光英諾全年提交專利申請41件,形成兩個專利群。
其年報表示,未來藍光英諾將繼續聚焦3D生物打印研發,保持全球技術領先。其中,“生物磚”技術將實現在不同復雜組織結構微環境的技術突破;皮膚在體打印和骨骼打印方面也將力爭取得研發突破。
同時,藍光英諾還在加快產品和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其將在全國多個三甲醫院推廣醫療影像轉換技術和大數據云服務,與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向干細胞、組織工程、腫瘤治療和藥物預測等研究領域輸出“英諾方案”,實現商業化轉換。
藍光發展表示,將圍繞以3D生物打印為核心,重點并購有可持續利潤增長或處于技術前沿的項目。它們將沿著3D生物打印類別延伸,從活體細胞打印到能快速市場應用的領域(如骨科應用、齒科應用等);將沿著3D影像體系為入口,帶動線上移動平臺、線下醫療終端的整合;將圍繞3D生物打印上、中、下游產業鏈,面向精準醫療,在相關領域(如干細胞、免疫細胞治療、體外診斷等)進行并購拓展,以更好得獲取商業收入和利潤。
年報顯示,藍光發展旗下成都迪康藥業在2015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了70.66%,在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下,該公司從2016年起,除繼續深耕胃腸道、呼吸道兩大治療領域外,將最大化發揮協同優勢,把3D生物打印可轉化的研發成果產業化,快速形成銷售,向3D生物打印在醫療領域應用轉型。
今年3月,國務院還發布了《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增材制造等技術,構建醫藥產品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眾包設計、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生產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利好將大力促進3D生物打印產業的發展。而藍光發展借政策東風,主動變革,也為自己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