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3D打印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第四屆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將于5月31日-6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來自劍橋大學等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全球理事會成員將蒞臨,100多家企業集中展示最新工藝的產品,3D打印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投資界蠢蠢欲動。3D打印風口是否到來?3D打印行業正在發生哪些改變?我們究竟該如何調整3D打印發展戰略?為此,3D打印在線記者與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無限三維(青島)科技產業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羅軍舉行一場對話,值得業內同行關注。
記者:您最近率團訪問歐洲,有哪些收獲?如何看到我國和國外的差距?
羅軍:這次歐洲之行,我感受非常深刻,見到了很多過去沒有見過的技術和產品。總結起來,有幾個變化:金屬打印技術已經被顛覆,我在英國訪問期間,看到最新金屬打印技術已經不用激光燒結,也不用電子束技術就可以通過超音速送粉實現金屬粉末快速成型。這種技術非常厲害,可以直接在普通鋼管上打印鎂、鎢等特種材料,精度非常高,性能非常穩定。謝菲爾德大學3D打印中心,他們已經研發出四種金屬材料同時打印,而且性能非常穩定。
這次我們還走訪了慕尼黑工業大學系統認知研究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智能機器人研發中心、華威大學3D打印中心、諾丁漢大學3D打印中心、UCL、帝國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等頂級的研發機構,還看到了許多新的變化。在研發領域,我發現我們的理念差距非常大,這次所見的幾所大學也同樣購買了金屬打印機、非金屬打印機,但是他們一般是從材料入手,通過對材料改性來提升設備的穩定性和新功能。而國內的研發機構基本上不是這樣,他們往往通過在政府立項,申請國家專項資金購買大量設備,通過簡單改造生產出自己的設備。這就暴露了國內研發機構和企業的功利性特征,國外研發機構往往是從基礎研發工作入手,并不急功近利,他們大多采取與設備商合作的模式不斷推出新產品。
記者:您覺得3D打印的應用市場是否已經起來,如何來走出3D打印最后一公里?
羅軍:3D打印的應用市場還遠未起來,與工業領域、醫療領域、文創領域、建筑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制約3D打印發展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目前工業3D打印機、生物醫療3D打印機還有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設備成本和材料成本普遍偏高;二是傳統的商業模式制約了3D打印技術的大范圍推廣;三是人才嚴重短缺。
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應用問題,3D打印才可能走出最后一公里。我們從聯盟角度,按照市場化法則力所能及地在青島等地布局3D打印創新中心,搭建開放式服務平臺,吸引廣大用戶在不需要購買3D打印設備的情況下就能夠率先分享3D打印這項先進技術,這樣既使我們的技術得到了有效推廣,又調動了用戶積極性,還幫助我們會員企業的產品實施了有效對接。同時,我們在青島高新區創建了首家3D打印研究院,集中編寫3D打印教材,系統性培養3D打印應用人才,解決行業人才嚴重短缺難題。搭建3D打印在線平臺,促進3D打印與互聯網深度結合,滿足廣大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并充分利用在線平臺推廣會員企業產品。三年內,我們將在國內10個主要工業城市完成開放式服務平臺布局,更深入地推進3D打印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3D打印技術本身也并沒有停止,而在不斷向前演進。隨著應用市場的不斷拓展,以及技術的日新月異,設備成本和材料成本預計將在三年左右下降三四成。2015年,全球3D打印產值是500億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全球3D打印產值有望突破1500億。
記者:第四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將于5月31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這次大會與展會與前三屆有什么區別?能夠向外界傳遞哪些信息?
羅軍:通過前三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的舉行,的確達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國際國內3D打印行業都通過我們的大會平臺對3D打印技術有了深入的認識,也使我們不少會員企業通過展會找到買家。前三屆大會更多的是科學普及3D打印知識,今年更多的“引領”行業發展。一是在應用領域,我們倡導“3D打印+,構建3D打印生態鏈”,鼓勵更多的企業建設開放式服務平臺,促進3D打印與各個領域深度結合,充分發揮3D打印的比較優勢;二是技術工藝領域,我們引導3D打印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控技術等其他先進技術融合發展,推動3D打印技術不斷完善和發展。
本次大會,我們邀請了在金屬打印領域,在生物醫學打印領域的權威專家為我們分享最前沿的顛覆性技術和工藝,以及新的商業模式。本次展會,我們不僅僅是3D打印設備的展示,我們現場將舉行100所學校、100家醫療機構、1000家工業企業分別與我們的桌面打印機企業、工業打印機企業、生物醫療打印企業對接,實現供需見面,現場互動,使我們會員企業能夠了解到用戶的第一手需求。
記者:大家并沒有看到有多少3D打印企業盈利,是不是時機還不成熟?也有人說3D打印這個行業還沒有產生真正的領袖企業,您怎么看?
羅軍:的確,目前國際國內3D打印行業基本上還沒有實現普遍盈利,但是往往這個時候就是介入的最好時機,如果大家都賺錢了,你或許很難介入。但是,介入3D打印行業,都一窩蜂地生產桌面打印機,現在又一窩蜂去生產金屬打印機,我并不贊成這樣的做法,如果僅僅是把別人的東西買過來簡單改造就變成自己的產品,還要去申請國家專項資金補貼,這樣的做法我覺得難以持久。3D打印作為一項非常先進的技術,需要核心技術支撐,我一直講,我國3D打印技術發展要想趕超別人,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國際一流的研發人才,二是強大的資金投入。現在國內從事桌面打印機的企業已經超過100家,很多并沒有任何優勢,從事金屬打印機的企業已經超過15家,但是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有多少呢?
至于3D打印行業還沒有真正的行業領袖,這個說法我認為有道理。目前,全球最大的3D打印企業產值還不足10億美金。未來五年是3D打印行業重新洗牌的時候,我相信會有一批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誕生,3D打印的格局將會被改寫。只要你有足夠決心和實力去駕馭,或許你也一樣有機會在3D打印行業書寫一段新的歷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