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諾集團劉志雄出席CIEP,“五大維度”解碼中國智造
今年兩會“發展實體經濟”被列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九大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實體經濟不僅為國家政府所重視,國內一眾實業大咖也紛紛搖旗吶喊,為中國實業代言,展現出企業家的實業情懷與社會擔當。

2017年4月15日,以“匯聚天下英才,同享中國機遇”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英文簡稱CIEP)全球才智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正式開幕。
論壇邀請了香港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著名領導力專家楊思卓擔綱主持。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通用電氣公司(GE)全球副總裁劉鳳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丹尼·亞歷山大、歐洲地區委員會原秘書長Gerhard Stahl、天明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姜明、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余翔等國內外商業精英、實業大咖逾千人匯聚深圳,群英論劍。

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會長、深圳市智慧家庭協會會長、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應邀出席當天下午舉行的以“中國機遇與發展質量”為主題的論壇,并發表以“創新驅動,中國智造鑄就中國質量”為主題的精彩演講。


在實體經濟下滑的態勢下,三諾集團近幾年卻一直保持著高速的逆勢增長,榮獲 “亞洲品牌500強”、“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等榮譽。作為堅守實業20年的企業家,劉志雄親身經歷了中國實業發展的興盛和式微,他始終為中國實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思考與智慧,展現出一位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的企業家的實業情懷。
制造不舉,質量難興。劉志雄在演講中客觀地分析了中國制造業當前的困局,并提出“五大維度”解碼中國制造業如何破局和轉型升級鑄就中國發展質量。 “五大維度”,即以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為方向,以技術、設計和商業模式創新為路徑,以產融結合為推手,以智造生態為進化目標,并始終堅持以人才為基石。劉志雄的演講獲得了現場參會者的熱烈反響。
方向: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就是新的風口
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影響已經到了深水區,互聯網技術的迭代就會產生新的風口,不能站上風口就無法飛行。劉志雄認為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就是新的風口。“未來10年內,物聯網時代將產生近千億臺‘軟+硬、云+端’的智能終端設備,為發展實體經濟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聲音作為最自然、最輕松、最便利的交互方式,將在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有非常多的應用。聲音既是‘內容’又是‘入口’,上接互聯網,下接物聯網。只有抓住物聯網崛起機遇,進入萬物互聯、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的創新產業,乘風起舞,中國制造才能華麗變身為中國智造。”
劉志雄建議,中國制造業應建立物聯網跨界融合產業聯盟,推動物聯網生態鏈集群式發展,搶占行業標準及戰略制高點;以聲音作為物聯網、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的入口,鏈接全球創新技術及專家人才,推動聲音與多種應用場景相關聯的產業化發展;建立語音交互人工智能研究院,專注于以聲音為接入口的語音交互人工智能研究領域。
路徑:創新為路,中國智造需要中國式創新
資料顯示,我國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95%的高檔數控系統、80%的芯片、幾乎全部高檔液壓件、密封件和發動機都依靠進口。創新,一直是制造業的問題所在。
劉志雄認為“五大維度”中的“路徑”即創新。“創新是一種精神,是從未來出發思考今天。我們常說創新,很容易會掉入一個誤區:重技術創新,輕設計創新;重產品層面的創新,輕運營模式創新。”他認為,只有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的結合,才能產生顛覆式創新,同時商業模式創新可贏得附加值。這就是中國式創新。
三諾全球獨創了OPM模式,這是一種互動策劃合作的商業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為客戶提供研發、設計、市場渠道等一站式的差異化產品整體解決方案。OPM模式重視原創設計與原創精神,在OPM商業模式的推動下,三諾轉型為原創產品策劃設計提供商,成功吸引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客戶的訂單。
推手:產融結合為智造插上騰飛之翅
振興實體經濟,必須有強大的投資金融和資本市場的支持。沒有資本的推動,中國智造無法做大做強,很難具有國際競爭力。這就需要產融結合為“推手”。“制造業企業要有產品思維更要有投資思維,既要提高產值還要實現市值。中國制造業應著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充分發揮金融為產業助力的作用,回歸‘金融為產業服務的本質’,結合中國制造現有優勢產業和未來戰略產業進行深度布局,重點突破,重新思考金融業及產業基金如何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劉志雄說道。
他建議,行業龍頭及有投資實戰經驗的企業家應共建產業基金,讓優秀企業家發揮智慧,踐行責任,反哺企業,推動中國實業走“虛實互動、產融結合”的全新道路。
進化:獨木不成林,智造生態是產業大勢所趨
獨木不成林,一棵樹構成不了生態;中國智造只有打造完善的生態,才能自我進化,完成中國創造。打造生態,是產業大勢所趨,只有做生態,才能共享共創共贏。
“制造業龍頭企業可推行B2S (Business Backed Startup) 結合創新發展模式。由大企業開放產業鏈的資源,支持創業小企業,小企業攻克大企業的創新點、完善生態鏈。幫助更多創客和小企業將創新力變現為產業力,從而構建中國制造整體生態,推動中國質量提升。”劉志雄分析道。
他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在全國各制造業發達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重點建設一批制造業龍頭企業產業集群生態園區。實現技術、產業與金融的有機融合,實現園區單位面積產能與納稅額的跨越式增長,達到資源互補、協同創新、功能多元化和建立示范性形象的多贏目標。
基石:造物先造人,人才是智造的根本
深圳的人才戰略是改革騰飛的基石。人才,是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原動力。“在人才戰略上,我們需要新思維,打造‘人才供應鏈’體系。”劉志雄說道。
他認為,新思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要形成全球供應鏈思維,優化人才結構,創新人才機制。二要培養跨界人才思維,大膽打破職業邊界。三要培養人才經營與自主經營思維,促進經營思維從管理型向賦能型轉變。四要建立人才共享思維,實現人才的優勢互補。五要實現人才客戶化與產品服務化,實現從人才是工具、到人才是客戶的轉變。
新思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他提出要重視深商帶頭作用。“深商群體具有‘創新、敢闖、開放、務實’的特征,因此應更加重視深商群體的帶動作用,鼓勵深商在各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釋放產業資源、商業智慧及資本力,反哺產業,助力深圳的創新發展。”
同時,劉志雄建議由智造龍頭企業和領袖企業家發起,聯合國際性的教育機構,共建公益性的全球實戰型創新學院,培育創新力,支持創業者,培養企業家;建立優質創新平臺,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把深圳打造成為“中國制造2025”原創力中心。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