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asys vs Bambu Lab:桌面3D打印巨頭專利戰升級
導讀:3D打印圈最受關注的專利大戰有了新動向!3D打印老牌廠商Stratasys與桌面打印新貴Bambu Lab的專利糾紛案,現在要合并成一個案子打了。
原本Stratasys在德州法院同時打了兩個官司,現在將主案和子案(案號分別為 2:24-CV-00644-JRG 和 2:24-CV-00645-JRG)合并為單一案件,新案號為 2:25-cv-00465-JRG。有意思的是,Bambu Lab這次沒有反對合并,法律專家認為這相當于他們放棄了某些程序性權利。
●6月2日,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地方法院馬歇爾分庭命令拓竹以書面形式確認是否同意擬議的案件合并。法院此舉是出于“高度謹慎”,以確保雙方在推進程序前均同意該流程。
●6月12日拓竹提交了回應,同意合并案件。公司及其共同被告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輪廓科技有限公司和拓竹科技有限公司,放棄了根據 35 U.S.C. § 299(a) 享有的權利。
Stratasys的"專利武器庫"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場戰爭的起因。2024年8月,Stratasys突然出手,指控Bambu Lab的幾乎全部產品線侵犯專利,包括大家熟悉的X1C、P1S、A1等機型Stratasys聲稱自己擁有十項相關專利,涵蓋了桌面3D打印的核心功能:清潔塔(wipe tower)、加熱床、噴頭力感應、網絡連接等。這些都是現代桌面3D打印機的標配功能。Stratasys不僅要求賠償損失,還想直接禁止Bambu Lab在美國銷售這些產品。對于Bambu Lab這樣快速崛起的品牌來說,美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Bambu Lab X1C 3D打印機
Bambu Lab的反擊失敗
面對Stratasys的攻勢,Bambu Lab并非坐以待斃。2025年2月,他們提出了一個頗有技巧性的反擊:要求法院駁回整個案子。
Bambu Lab的邏輯是這樣的:Stratasys指控的主要是美國市場的銷售行為,但真正在美國賣貨的是Bambu Lab USA這家美國子公司,而不是被起訴的深圳母公司。他們認為Stratasys告錯了對象,應該把美國子公司拉進來才對。
不過這個策略沒有奏效。德州法官吉爾斯特拉普直接駁回了這個動議,理由很直接:案子的核心是被告的行為,而且母公司和子公司本質上是一家人,利益完全一致。
專利戰背后的行業格局
這場官司其實反映了3D打印行業的深層變化。Stratasys作為工業級3D打印的老玩家,看著Bambu Lab這樣的新興品牌在桌面市場攻城略地,顯然感到了威脅。Bambu Lab這幾年的崛起確實令人矚目。他們的產品在易用性、打印質量和價格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在海外市場非常受歡迎。但成功也帶來了專利風險,特別是當產品觸及老玩家的"專利地盤"時。
有趣的是,Stratasys最初還把另一家中國公司太爾時代也告了,但后來又主動撤訴了。這個操作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太爾時代和Bambu Lab并沒有明顯關系。業內猜測可能是戰略考慮,集中火力對付主要目標。
3D打印專利大混戰
Stratasys vs Bambu Lab只是近期3D打印專利糾紛的冰山一角。2025年5月,熱端廠商Slice Engineering和創想三維(Creality)剛剛達成和解,結束了專利爭端。更有戲劇性的是Intrepid Automation起訴3D Systems的案子。Intrepid指控3D Systems的PSLA 270樹脂打印機是對自家產品的"公然山寨",甚至還扯出了商業間諜的指控。3D Systems當然否認,反指對方是"狗急跳墻"。
這些專利戰對整個3D打印行業意味著什么?
●首先,專利戰表明3D打印行業正在走向成熟,當一個技術領域足夠重要時,專利就成了競爭的重要武器。
●其次,中國廠商在海外市場的成功正在引發更多關注,專利訴訟可能成為貿易戰的新戰場。
對消費者來說,短期內可能面臨某些產品在特定市場下架的風險。但長期看,這種競爭壓力也會推動技術創新和專利設計規避,最終可能帶來更好的產品。
點評
目前案件還在進行中,最終結果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見分曉,但是不管結果如何,這場官司都會成為3D打印行業的重要案例,影響未來的專利策略和市場格局。對于關注3D打印的朋友們來說,這不僅是一場法律戰,更是技術發展和商業競爭的縮影。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里,創新和專利保護的平衡將是每個參與者都需要面對的挑戰。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