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打印你是否知道?揭秘未來3D打印新貴
3D打印的世界將來會是什么樣子,誰都不得而知,很多人假設了多種結果來預測3D打印的未來,近日,在互聯網視頻網站YouTube上,一段3D打印的演示視頻引來了全球很多關注者。
這段名為“inFORM-數字化互動展示”的視頻當中,一位演示者站在一個類似樂高積木組成的正方體“針幕”前,通過自己手勢的不斷變化來使得“針幕”的形狀得以改變,并且設備通過傳感設備,該男子的雙手能夠隨意地改變“針幕”所處位置的高低和水平距離,形成連綿不斷的波浪圖形。
更吸引眼球的是,演示者甚至還把水果和手機等物品擺放在“針幕”內,利用雙手的變換動作,使得“針幕”進行運動,從而讓內部的水果和手機按照手勢的軌跡進行移動。有很多科學家對此表示,這種互動性強的技術,正是把3D效果動態技術與3D打印技術很好的結合,這也許就是未來3D打印的趨勢。
視覺化3D效果就像照鏡子
我們上面說的這種視覺化3D效果是將傳感器、針幕、投影儀以及很多其他相關的聯動裝置進行整合,從而組合成一個3D動態交互系統,“針幕”的每一根“針”都和一個數控馬達連在一起。“針幕”數據輸入屏幕,同時也是輸出器件,只不過它實現的是一種可見可觸的真實塑形功能。
這種技術允許用戶通過自己的想法來控制“針幕”上的起伏塑造動態的3D模型,從而讓“針幕”帶動物體來運動,我們試想一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個眾人組合的有規律“人龍起伏”的造型,不僅現場的用戶可以通過手勢觸摸或按壓“針幕”進行3D塑形,即使在地球另一端的遠程用戶,也可借助 Kinect 攝像頭體感操作,甚至將手橫穿入感應狀態下的動態造型中,來操作“針幕”,那將會是多酷的一件事。
當然,這種類似于照鏡子的技術在數據傳輸方面,所允許的輸出數據量是有限的,目前的“針幕”技術還略顯粗糙,所建造的模型效果還不是很理想,但是如果把“針幕”的大小細致到幾毫米范圍內,那么所構造的模型效果就會大不一樣,細膩程度也會大幅度提升。
太過神奇,被人嘲笑!
這種3D視覺化效果,通常會使用兩個Kinects裝置,一個安裝在使用者處,可以通過視頻屏幕看到自己模型的實時動態效果,它的數據會被實時傳到“針幕”上,從而產生3D效果,這些動態效果還可以用2D顏色在針幕上加以區別。
而另一臺Kinects裝置則會被安裝在inFORM裝置上空,用于抓捕“針幕”所產生的效果,這樣的組合就可以讓使用者和“針幕”進行人機互動了,所制造的模型效果也就變得豐富多彩。由于這種技術的出現,在視覺效果上沖擊力很強,就像是我們平時看的魔術一樣,因此一直被人懷疑技術的可靠性,更有甚者還嘲笑這種技術是天方夜譚。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