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進口,一家金屬3D打印機創業公司的進擊
時間:2018-06-13 11:43 來源:經濟觀察網 作者:中國3D打印網 閱讀:次
“兩年前,我的一位客戶買了臺德國進口的3D打印設備。去年他買了我們的設備,之后又買了第二臺、第三臺。”唐寶說。他是南京前知智能科技創始人,原西門子高管。6月9日-12日,南京前知攜公司自主研發的金屬3D打印機及適配軟件產品參加北京國際口腔展。在這個展會上,中外企業同臺競技。作為一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南京前知在3D打印口腔醫療實現多個首創。
“在做的過程中,我們就看兩個指標。第一,在這個行業有沒有價值,第二市場有沒有規模,你能不能實現規模。”唐寶說,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很多行業非常有價值,但是規模不大。比如雕塑,大雕塑縮小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細節繁復。但是用3D掃描和打印,很容易實現雕塑的縮小,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藝術品的獲客成本高,每次工作都是項目,成本沒有規模效應,很難實現規模化。在一年多探索期,唐寶做過文創工藝品,探索過機器人打印,也為汽車行業客戶做過服務。
最終,他選擇聚焦口腔醫療。“牙科這個領域,第一都是個性化,有價值。第二,牙科市場一年有大幾千萬、上億顆需求,所以我們確定了牙科。”
傳統的齒科,比如義齒、牙冠、牙橋等,需要人工一顆顆、一個個去做,需要從業經驗數年以上的人工完成,存在產量低、效率低、質量不穩定的缺陷,而3D打印技術,依靠數字化建模,每一批次都可以實現個性化,同時保證質量的穩定,大大提升效率。因此,這一領域與3D打印具有天然可融合性。
“與我們合作的這些技工所都是私有企業,他們非常重視性能價格比。你的質量不好服務跟不上,他們肯定不買。”目前,南京前知的設備采購商集中了很多義齒生產技工所,而這是一個非常分散的市場,正如牙科診所一樣。唐寶介紹稱,在這個產業鏈上,前端是牙科診所和醫院,中間是義齒加工技工所,后端則是前知這樣的公司。幾乎每個城市都有義齒加工技工所供應著這個城市診所的義齒。有些診所一天的義齒需求僅幾個到幾十個。對于技工所而言,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大大壓縮了利潤空間,技工所同樣需要新技術對效率的再造。
這樣的現實與需求,敦促著產業的探索創新與實踐。在南京前知外部,整個3D打印產業與口腔醫療也發生著產業變革。3D打印技術因天然的優勢,在這一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尤其是齒科是3D打印技術目前應用相對成熟的領域。
產業發生的這一動態,被臨床醫療與科研最前端的醫生最先捕獲并實踐。北大口腔醫院主任醫師孫玉春已經研究與臨床應用3D打印技術多年,發表了多篇研究文章。孫主任說,3D打印技術目前最為成熟的就是金屬打印,金屬打印現在可以廣泛地應用于修復領域,比如金屬烤瓷牙、可摘金屬支架等是目前全世界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口腔醫用的3D打印技術。
“其實市場一直有需求,正是基于這樣的需求洞察,我們投入大量精力研發。希望通過研發成果,切實幫國內的義齒加工企業解決問題。”唐寶稱。進口雙激光打印設備一般都是幾百萬,前知同等功能的設備售價是進口的一半,同時經過終端客戶義齒加工中心的大量測試,驗證了前知的打印系統速度、精度均優于同類進口產品。
孫主任與他的團隊研究過中國市場應用于口腔醫療的3D打印設備生產企業。他發現,盡管在硬件上,很多國內企業可以媲美國際企業,但核心軟件存在短板, “很多國產金屬3D打印機沒有自己的打印軟件,都在用國外的軟件。”
軟件的短板,唐寶在創業之初就開始解決。前知科技自主研發的P3DS軟件,將排版切片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并結合義齒生產方式,所有流程自動化,只需要極少的人工參與。從前知科技的第一款單激光設備開始,設備就配備了前知科技團隊自主研發的切片和排版軟件,擺脫依賴進口,為牙科開發更多特定功能。
“這不是我們的第一次首創。”唐寶稱此前已推出國產首臺批量化支架打印的雙激光設備Ts300,但這臺設備打印冠橋和支架不能同時進行。此次北京口腔展推出的首臺同時支持冠橋和支架打印的雙激光金屬3D打印機Ts200,首次實現同臺設備同時支持冠橋和支架的批量化生產。
從模仿到創新,唐寶毫不諱言。南京前知開始也是模仿國外3D打印設備,研究他們的技術,后來根據中國市場需求自主研發設備,尤其是軟件系統。目前,南京前知有3款金屬打印設備在市場上銷售,價格方面極具優勢。
此外,3D打印能實現復雜結構的一次性成型,為醫生創新器械、工具提供可能。
近期,前知就為一位外科專家做了一個特殊的手術縫合工具,迭代了10次。按照傳統做法,需要先開模型,成本達萬元,同時采購1萬個起才有傳統廠家愿意做,加上這是一個將概念變成現實的產品需求,迭代10次則需要數十萬元費用,時間周期長達數月甚至一年不止。相比之下,3D打印能在四五天實現一次迭代,每次迭代的費用幾百到幾千元,費用大幅降低,時間縮短。
唐寶的下一步計劃之一,是希望在國家正在試點的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下,借助3D打印技術優勢,和更多醫生、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新的器械設備。

△南京前知科技創始人唐寶
南京前知智能科技成立于2014年。這是一家以研發制造3D打印設備,提供服務解決方案的創業公司。目前,這家公司研發制造的金屬3D打印機在口腔醫療領域正完成進口替代,替代的目標更確切地說是德國制造。創業之初,除了想清楚要做3D打印,要有自主研發的設備、配套軟件外,唐寶并沒有想清楚3D打印這一工具性的技術未來應用市場是什么。在公司辦公室書架上,《精益創業》這本書對唐寶影響很深。他按照書中的方法論進行了實踐。“在做的過程中,我們就看兩個指標。第一,在這個行業有沒有價值,第二市場有沒有規模,你能不能實現規模。”唐寶說,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很多行業非常有價值,但是規模不大。比如雕塑,大雕塑縮小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細節繁復。但是用3D掃描和打印,很容易實現雕塑的縮小,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藝術品的獲客成本高,每次工作都是項目,成本沒有規模效應,很難實現規模化。在一年多探索期,唐寶做過文創工藝品,探索過機器人打印,也為汽車行業客戶做過服務。
最終,他選擇聚焦口腔醫療。“牙科這個領域,第一都是個性化,有價值。第二,牙科市場一年有大幾千萬、上億顆需求,所以我們確定了牙科。”

“與我們合作的這些技工所都是私有企業,他們非常重視性能價格比。你的質量不好服務跟不上,他們肯定不買。”目前,南京前知的設備采購商集中了很多義齒生產技工所,而這是一個非常分散的市場,正如牙科診所一樣。唐寶介紹稱,在這個產業鏈上,前端是牙科診所和醫院,中間是義齒加工技工所,后端則是前知這樣的公司。幾乎每個城市都有義齒加工技工所供應著這個城市診所的義齒。有些診所一天的義齒需求僅幾個到幾十個。對于技工所而言,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大大壓縮了利潤空間,技工所同樣需要新技術對效率的再造。
這樣的現實與需求,敦促著產業的探索創新與實踐。在南京前知外部,整個3D打印產業與口腔醫療也發生著產業變革。3D打印技術因天然的優勢,在這一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尤其是齒科是3D打印技術目前應用相對成熟的領域。
產業發生的這一動態,被臨床醫療與科研最前端的醫生最先捕獲并實踐。北大口腔醫院主任醫師孫玉春已經研究與臨床應用3D打印技術多年,發表了多篇研究文章。孫主任說,3D打印技術目前最為成熟的就是金屬打印,金屬打印現在可以廣泛地應用于修復領域,比如金屬烤瓷牙、可摘金屬支架等是目前全世界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口腔醫用的3D打印技術。
“其實市場一直有需求,正是基于這樣的需求洞察,我們投入大量精力研發。希望通過研發成果,切實幫國內的義齒加工企業解決問題。”唐寶稱。進口雙激光打印設備一般都是幾百萬,前知同等功能的設備售價是進口的一半,同時經過終端客戶義齒加工中心的大量測試,驗證了前知的打印系統速度、精度均優于同類進口產品。
孫主任與他的團隊研究過中國市場應用于口腔醫療的3D打印設備生產企業。他發現,盡管在硬件上,很多國內企業可以媲美國際企業,但核心軟件存在短板, “很多國產金屬3D打印機沒有自己的打印軟件,都在用國外的軟件。”
軟件的短板,唐寶在創業之初就開始解決。前知科技自主研發的P3DS軟件,將排版切片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并結合義齒生產方式,所有流程自動化,只需要極少的人工參與。從前知科技的第一款單激光設備開始,設備就配備了前知科技團隊自主研發的切片和排版軟件,擺脫依賴進口,為牙科開發更多特定功能。

從模仿到創新,唐寶毫不諱言。南京前知開始也是模仿國外3D打印設備,研究他們的技術,后來根據中國市場需求自主研發設備,尤其是軟件系統。目前,南京前知有3款金屬打印設備在市場上銷售,價格方面極具優勢。
此外,3D打印能實現復雜結構的一次性成型,為醫生創新器械、工具提供可能。
近期,前知就為一位外科專家做了一個特殊的手術縫合工具,迭代了10次。按照傳統做法,需要先開模型,成本達萬元,同時采購1萬個起才有傳統廠家愿意做,加上這是一個將概念變成現實的產品需求,迭代10次則需要數十萬元費用,時間周期長達數月甚至一年不止。相比之下,3D打印能在四五天實現一次迭代,每次迭代的費用幾百到幾千元,費用大幅降低,時間縮短。
唐寶的下一步計劃之一,是希望在國家正在試點的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下,借助3D打印技術優勢,和更多醫生、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新的器械設備。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