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工藝加工設計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2)
粉末熔化及脫粉的優缺點
圖:如果內部空腔里有隔閡部分或不能通過真空去粉的目的,常見的辦法是添加孔的結構(左上),這些孔隨后可以通過焊接的辦法來填補。
在設計零件的時候,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是如何去除粉末。電子束熔煉(EBM)最好的做法是需要在基臺上建造一定的余量,特別是如果零件有嚴格的幾何形狀要求。不銹鋼板可能會影響建造的前幾層,所以留至少3mm至5mm的部分用作建造余量,這3mm到5mm可以作為支撐結構被去掉。EBM過程的一個優點是:由于在整個加工過程中的低殘余應力,設計僅需要較少的支撐,并且零件通常容易脫落。
圖:當考慮到后期的精加工處理,設計師必須考慮過程本身的物理因素。例如,角落部分會表現出比平表面更積極的材料去除率,所以輪廓公差(虛線)的位置在彎曲部分會留有更大的去除余量。
電子束熔煉(EBM)過程中,一大考慮因素是粉末的去除,一方面,EBM預熱步驟提供了更好的零件完整性,但粉末去除是一個挑戰。在預熱步驟中,周圍的固體粉末部分燒結,有時使其難以從長腔中除去。這部分燒結粉末并不流動。如果你加工的是髖關節植入物,這部分粉末必須被去除,否則會對人體存在傷害隱患。對于設計者來說就是需要設計清掃半徑,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視線腔,使粉末去除更容易。
激光粉末床融化(LPBF)技術的加工過程中,激光系統提供了一個好處,即粉末容易流動。當需要復雜的內腔時,激光加工技術過程提供了去除粉末的優勢。然而,即使粉末更容易流出空腔,粉末必須在應力消除前以及在零件從基臺上分離前去除。因此,如果內部空腔埋在支撐結構中或不能達到真空,就需要在零件的某些部位增加粉末去除的設計,常見的是添加孔到所建的模型中,事后這些孔通過補焊的方式來去除。
圖:零件通過增加孔的方式以方便粉末去除。
激光加工過程中,零件和基臺基本上是焊接在一起的,這增加了零件拆卸的復雜性,并增加了整個過程的時間。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零件必須用機械方法如電火花線切割或鋸帶來切除。電火花線切割是一個更準確的過程,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去除余量基本在3mm厚,而如果用鋸來分離零件,建議至少添加5mm的余量。
熱處理
在大多數情況下,熱處理都不會改變設計,除非在熱過程中發生顯著的失真。由于殘余應力的影響,很難通過激光熔化的方式來生產大的部件。EBM一般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需要應力消除步驟。
如果在熱處理過程中,幾何失真成為一個問題,可以在設計過程中考慮添加一些選項,例如在薄壁構件周圍加上犧牲的節點或框架,這樣就可以在熱處理過程中提供穩定性。
表面光潔度補償
表面光潔度也取決于零件表面的建構方向,頂面可以相對光滑,垂直的表面通常比較粗糙但具有一致的光潔度,與基臺所呈角度越趨向90°,表面越粗糙。一般來說可以通過優化粉末和激光參數,提高表面光潔度。不過粉末顆粒大小、激光功率、以及加工時間和表面光潔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制約,這需要全方面的權衡。
為了達到要求的表面光潔度,可以通過后期的機加工來完成,這就需要考慮材料的去除率和補償,例如,如果需要去除0.05cm的厚度,在設計的時候就需要添加0.05cm。以便后處理后,零件將符合要求的尺寸公差。
當試圖補償表面光潔度時,設計者還必須考慮過程本身的物理特性。例如,角落會表現出更積極的材料去除率,所以必須在這些位置提高輪廓公差。
除了外部表面光潔度,內腔往往需要一定的暢通性,設計者必須考慮這些材料去除率和補償。
機加工
如前所述,大多數零件必須通過機加工的方法來獲得所需要的精度。3D打印過程不能達到關鍵公差要求,必須通過傳統的CNC工藝來達到一致性。設計需要考慮,如何使數控加工更有效。
設計者和制造工程師應該合作,以了解該零件如何在數控加工過程中放置。利用增材制造的優勢,一些必要的標簽、引腳、孔、槽,甚至臨時處理部分都可以添加到打印過程中,以幫助適應后期夾具和刀具的配合工序。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