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3D打印將在2018年成亞太地區主流技術
近日,IDC發布了一份關于3D打印市場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早在2018年,3D技術就可能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據悉,該公司的文件(IDC FutureScape:全球3D打印預測及APeJ影響)將作為IDC FutureScapes的一部分發布,旨在識別相關問題并為IT業務提供戰略。其主要預測是,3D打印將成為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主流市場。
根據IDC成像、打印和文檔解決方案與市場研究分析師Mun Chum Lim的說法,“近年來幾個關鍵的3D打印專利的到期加速了技術的發展。這一領域的開放允許3D技術變得更易于訪問,其應用范圍將很快遠遠超出目前的主要功能(快速原型設計)。” Lim認為,隨著消費者接受這項技術的教育越來越多,在更新的領域將會有更多的需求。
IDC的報告有一些關鍵的預測,其中第一個是:到2018年,3D打印將是APeJ(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主流技術市場。大型、成熟的公司在文檔打印、合同制造和電子產品將開始參與3D市場,直到技術變得相對廣泛。這可能是由于中國、韓國和印度等國家在金融和政府層面的持續支持和投資。3D打印減少對更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流程的依賴,并將使它在未來幾年在其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是該地區采用該技術的先行者。
另一個關鍵預測是,APeJ的3D技術市場將在2018年之前得到優化,由于行業內的整合,3D打印公司預計減少30%。合并和收購的增加將繼續迅速,因為成熟的公司能夠認識到新的投資潛力,并更容易采用新的、更專業的技術。“合并是一個行業正在成熟的好兆頭。整個領域的知識和專業知識水平將增加,大公司將更有能力進一步提高其對市場的影響力。”Lim說。
IDC的報告還預見了APeJ的醫療行業的轉型。因為使用3D打印生產假肢和外骨骼將使從研究階段到商業制造業的飛躍。由于材料的便宜性和定制化的巨大潛力,3D打印正成為全世界制造修復體的關鍵部分,APeJ地區將在2018年趕上市場。Lim認為,傳統生產的功能性修復體市場很少因為“高成本參與、均勻設計和高經常性維護成本”而隕落。然而,由于在該過程中實施3D打印的好處已經在全球得到多次證明,所以該行業終于準備好超越研究階段并充分利用這項技術。特別是,該地區的政府積極鼓勵對3D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兼容性和接受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雖然亞太地區3D市場的規模可能還沒有達到其他地方的水平,但發展的快速性表明它不太可能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IDC的預測指向了一個有希望的未來,并使APeJ的3D打印在全球舞臺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