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3D打印:柯馬牽手多家企業,加速機械臂在3D打印中的應用落地
2025年6月7日,意大利知名自動化企業柯馬(Comau)加快了在增材制造領域的布局步伐。柯馬以工業機器人系統為核心,通過與多家不同行業的領先公司合作,推動機械臂技術在3D打印設備中的廣泛應用。柯馬看到了3D打印市場的巨大潛力,正積極打造一個跨行業、多場景的智能制造生態系統。
跨界合作:讓3D打印“上天入海”
柯馬與荷蘭公司CEAD的合作,正在為航運業帶來一場變革。CEAD專注于大型復合材料3D打印機的研發,產品曾用于制造無人駕駛船,如今還成功應用于一艘工作船的船體打印。
△在Abu Dhabi Maritime的3D打印船
柯馬為這些打印系統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機械臂技術支持,使得復雜結構的大尺寸部件能夠更快速、穩定地完成制造。這種結合不僅提高了生產靈活性,也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的海上運輸打下了基礎。
塑料加工新思路:更快、更靈活
在塑料制造領域,柯馬與德國知名企業克勞斯瑪菲(KraussMaffei)攜手,探索3D打印在消費品、建筑等領域的應用。克勞斯瑪菲是全球知名的塑料加工設備供應商,而柯馬則為其提供先進的機器人系統,幫助其實現更高精度的塑料擠出成型。這項合作使得傳統塑料加工業具備了更強的定制化能力,也提升了生產效率,滿足市場對個性化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金屬制造突破環保瓶頸
在金屬零部件制造方面,柯馬也有不少亮點:
●柯馬與Prima Additive合作,助力后者開發一種更環保的汽車剎車盤涂層工藝。這種工藝采用增材制造替代傳統噴涂方式,減少了材料浪費,提升了產品的耐用性和性能。
●柯馬還與澳大利亞的Titomic公司合作。Titomic專攻冷噴涂3D打印技術,在不加熱材料的情況下制造高性能金屬部件。柯馬的機器人系統幫助Titomic實現了更高的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支撐了其全球擴張計劃。
汽車產業本地化生產的新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柯馬作為Stellantis集團的重要子公司,在汽車行業擁有深厚的背景。目前,全球供應鏈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美國白宮掀起關稅風暴的背景下,許多汽車制造商開始尋求本地化生產的解決方案。柯馬的機械臂3D打印技術正好提供了這樣一條路徑。它可以實現零部件的快速試制和小批量生產,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同時降低庫存和物流成本。這對緩解當前通脹壓力、提升供應鏈韌性具有重要意義。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隨著汽車廠商對機械臂3D打印技術的掌握不斷加深,整個汽車的設計流程也可能發生重大變化。設計師將能夠利用3D打印技術,創造出過去難以實現的復雜結構,并加速產品迭代周期。對于歐美國家來說,在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的競爭中追趕中國的過程中,這種基于本地化、柔性制造的技術體系,或許將成為其重要的戰略優勢之一。
點評:
柯馬通過一系列布局和合作,展示了機器人企業在增材制造領域的巨大潛力,也預示著智能制造將迎來新的發展拐點。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機器人系統的深度融入,未來的制造業將更加高效、靈活、綠色。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柯馬這樣的先行者,正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機器人與3D打印的結合,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產業變革的關鍵一步。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