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帥:食品3D打印 噱頭還是機遇?
3D打印是近幾年才開始逐漸走入消費級市場。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多次在重要場合提及3D打印,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人才涌入3D打印行業,讓我們身在其中的創業者明顯感覺到行業熱潮來臨。
2016年以前,3D打印行業還是以銷售3D打印機為主和圍繞3D打印衍生出來的教育、培訓及相關市場需求。與此同時,3D打印嘗試向食品、陶瓷、珠寶等領域拓展,其中食品因為最貼近生活,獲得較多關注。
食品3D打印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應運而生
食品3D打印機,是一款可以把食物“打印”出來的機器。它使用的不是普通打印機的墨盒,而是把食物的材料和配料預先放入容器內,再輸入模型,余下的烹制程序會由它去做,輸出來的不是文件,而是真正可以吃下肚的食物。
早期食品3D打印就由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開發。據荷蘭媒體2012年10月23日報道,食品3D打印機在埃因霍溫舉辦的一個展會上首次亮相,引起諸多食品廠商和普通民眾的興趣。201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決定研發可以打印披薩的3D打印機,以改善宇航員的膳食水平。
此后的兩年內,部分企業開始嘗試食品3D打印領域的商業化探索。2014年年初,行業巨頭3DSystems公司曾經與著名巧克力品牌好時合作,開發了全新的食物3D打印機,可以支持巧克力、糖果等零食打印。然而這些色彩絢爛的打印糖果造價不菲,其食品3D打印業務發展的并不順利,2016年年初傳言關掉消費級3D打印市場。與此同時,一家英國公司Chocedge,已經研發出巧克力邊打印機。
2015年臺灣三維國際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展會上發布這款FDM食品3D打印機,不過在大陸市場難覓蹤影。
2015年9月份德國知名的糖果制造商Katjes用3D打印技術開啟了“神奇糖果工廠”。
此后,各種類型的食物打印機開始出現,然而始終沒有推廣和普及開來。
2015年開始,國內也有部分公司開始嘗試推出食品3D打印機,由于材料的限制,食材較為單一,通常為巧克力和面糊類產品。食品3D打印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大家獵奇心理,卻沒有發揮實際的價值。
3D打印技術已經出現30年了,食品3D打印機為什么最近幾年才出現?根本原因是消費升級。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收入的穩步提升,大眾消費結構也有著相應的升級,人們的飲食生活從原先的溫飽生存型逐步轉向享受型、體驗型的消費形式。所以重享受、重個性化、重體驗,將會是當下甚至未來的主要消費人群。而3D打印則為個性化、體驗式飲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遐想。
食品3D打印將如何影響人們生活?
烹飪歷史是伴隨人類發展歷史的,如今食品工業已經是相當成熟,為什么還需要3D打印技術?食品3D打印將如何影響人們生活?
在我看來,食品3D打印技術能夠實現部分傳統工藝不能或不愿做的事情。
首先,食品3D打印技術能夠做出傳統工藝難以達到的造型效果。傳統食品工藝造型依靠模具,而模具限制了食品的造型,例如鏤空和不規則形狀。3D打印的分層制造、一體成型則極大的拓展了造型豐富程度。
其次,食品3D打印在小批量定制上更具經濟和效率優勢。食品工廠的流水線生產通過標準化大批量生產降低成本,無法滿足中小批量的定制需求。而3D打印不會浪費物料,速度也更快,甚至可以根據每個人需求私人定制,這是傳統工藝無法想象的事情。3D打印技術讓中小批量的需求得以釋放,以去年中秋為例,時印科技將第一次嘗試應用于月餅生產,定制月餅一經推出便反應熱烈。不到一個月便接到數十萬訂單,被迫提前停止。客戶以中小企業居多,也不泛阿里巴巴、銀樂迪、香港商會等大公司和單位。
未來,3D打印深入結合食品領域則有更多的想象空間:通過3D打印改變食品內部組織結構,使食物質地的松軟,容易咀嚼吞咽、高效吸收;通過3D打印數字化制造,精確營養配比,均衡日常膳食等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