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帥:食品3D打印 噱頭還是機遇?(2)
理性看待食品3D打印機
前不久,關注3D打印的朋友被這樣一則新聞刷屏,英國倫敦全3D打印餐廳即將開業,餐廳里的所有食物都是由3D打印技術制成的,不僅如此,餐桌、餐椅、餐具等也是通過3D打印技術制成。人均消費則高達2000人名幣左右,更有媒體直言,花2000元吃一頓漿糊。
本人并不太看好這種模式,因為它把食品3D打印技術與普通消費割裂開來,讓人望而生畏。我們是要發揮食品3D打印技術的優勢就好,還是標新立異,甚至有必要連餐桌、椅子和餐具都全部采用3D打印完成?新技術要與現有的業態想融合才能煥發生機。
那我們應如何理性的看待食品3D打印技術?
由于3D打印技術以往多用于航空等高科技產業,加上媒體的片面宣傳,一般消費者對于食品3D打印機有著過高的預期,例如認為食品3D打印機“無所不能”“無中生有”,似乎可以打印一切,代替廚房和廚師。
食品3D打印有著固有的優勢,但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的細分行業,還存在許多明顯的不足。
一是可以打印的食材極其有限。因為3D打印對于材料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專機專用。在食品方面,除了有限的材料例如巧克力,沒有可以直接打印的。時印科技在開發的時候就針對這些行業難題,今年推出其首款可打印多種食材的機器Shinnove-S1,可以打印巧克力、餅干、糕點、糖果和醬類等五大類十多種口味的食材。但是這些食材遠遠不夠豐富,也是接下來時印科技努力的方向。
二是3D打印機的操作相對復雜。3D打印機以往被用于工業用途,所以操作相對復雜。此外還有較為專業的設計和切片軟件,使得一般消費者望而卻步,阻礙了食品3D打印機的推廣和普及。為此,時印科技注重交互體驗,在新一代設備上采用了模型庫、手繪涂鴉和圖片打印等多種體驗方式。未來食品3D打印機將朝著更加智能化、傻瓜式操作,就像電磁爐、電飯煲一樣簡單。
正是由于這些不足,部分消極悲觀人士認為食品3D打印機是噱頭。這是低估了科技發展的速度和對新事物過于苛刻,食品3D打印機畢竟短短數年的時間。時間倒回15年,恐怕連馬云自身也不敢想象互聯網會如此快速的發展和如此程度的影響普通人的生活。電腦也從過去的龐然大物和專業操作到現在成為現代生活的必備工具。我們有理由相信,3D打印技術也會迎來一個爆發式發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