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3D打印技術促進顱頜面外科手術創新與發展
人的頭部至關重要——抑或說,面容至關重要。面容,是我們用來辨識自身身份的關鍵。我們,就是我們所見之貌。不僅如此: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五感中的四個都位于頭部和面部。嚴重的顱頜面創傷或畸形不僅危及我們的感官功能,也經常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忍受諸如不能正常進餐、不能品嘗味道、不能吞咽或不能說話的功能性障礙,在周圍環境中往往也受人排擠。顱頜面外科是通過牽引和骨接合術來矯正此類創傷和畸形的最有效的方法。
自 1979 年以來,Karl Leibinger Medizintechnik公司便成為醫療技術行業顱頜面外科植入物的代表。該公司隸屬于 KLS Martin 集團旗下,2000 年開始生產吸收型植入物,近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研發了針對特定患者的個人定制植入物。該植入物主要用于通過牽引和骨接合術對創傷或畸形進行矯正。
此類定制植入物最初以常規方式生產,自 2013 年起,開始采用增材制造技術進行生產,而該生產方式則主要基于 Concept Laser 的激光熔融工藝 LaserCUSING。Concept Laser的 M2 cusing 金屬3D打印機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服務于Karl Leibinger Medizintechnik公司。
為什么采用增材制造技術?原因很簡單——對于患者來說,個人定制更優于標準解決方案,這對顱頜面外科手術起著決定性作用。“針對特定患者的植入物,我們現在都是采用增材制造方法來進行生產。”Karl Leibinger Medizintechnik公司生物材料創新和生產負責人Frank Reinauer 先生表示。
牽引骨接合術可以做到讓骨骼延長。有時候,骨骼“忘記”了生長。通過牽引,骨骼重新“記起”生長。從而促進骨骼完成基因定義的“建筑藍圖”。因此,在顱縫早閉的兒科治療中,單次這樣的手術通常就足以打開并牽引骨質化的頭骨,使得大腦獲得其生長所需的空間。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此方法在西方受到公認。如今,該牽引骨結合術已被廣泛用于顱頜面外科手術的臨床實踐,并成為最關鍵的整形手術之一,可以應對多種臨床病例。而在該領域,KLS Martin 集團公司始終不斷創新,研發出眾多創新型牽引系統,有效推動了在全球顱頜面外科手術室普及此項技術。
第二個關鍵詞是:鈦材料骨接合術。這項技術給予了骨骼新的穩定性。這要特別感謝Maxime Champy 教授在骨接合術領域所做出的極具前瞻性的研究和發現。而且得益于他對面部頭骨生物力學這一革命性的研究成果,KLS Martin 集團公司現在已成為該領域內世界領先的專家之一。
如今,尤其是在正頜和重建外科手術中,KLS Martin集團公司憑借其最先進的制造技術、以及科學家與用戶之間的完美協作,可以以最高水平滿足全球醫生在該領域內所面臨的各種全新挑戰。
如今用于顱頜面外科手術中的植入物,外科醫生原則上一般會有三種選擇:塑料植入物,例如聚醚醚酮 (PEEK);深拉金屬板;鈦網、鈦固體以及剛出現的3D打印鈦材料植入物。
其中鈦材料由于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高耐腐蝕性,在顱頜面外科領域得到極大的重視,成功成為醫療領域的首選材料。再加上鈦材料具有促進骨骼生長的特點,也成為進行增材制造生產網狀結構植入物的完美材料。根據不同的情況,3D打印鈦植入物可以針對網狀或高強度的固體重建方案進行單獨研發和制作。
在這種情況下,KLS Martin 集團公司做出了重大決定:既然已經可以使用增材制造工藝生產,為什么還要進行常規生產呢?隨后,公司管理層很快做出戰略性決策:采用增材制造生產鈦植入物。而這一決策無疑是正確的。“2013 年,我們向 Concept Laser 購買了我們的第一臺激光熔融設備——M2 cusing 3D打印機。”Frank Reinauer 先生介紹說。
盡管針對醫療植入物的相關法規和規定要求極高,但3D打印鈦植入物可以滿足醫療植入物的各種要求和需求,從而可以讓公司很快收回成本。特別是在手術前緊迫的時間壓力下,無模具制造的快速高效,極大地節約了時間成本。可以說,針對特定患者的3D打印鈦植入物是臨床實踐的一個巨大進步。KLS Martin 集團公司采用增材制造的戰略決策對此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