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戴尅戎院士:大規模定制與醫學3D打印應用
2017年12月22日,3D打印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市麗維賽德酒店舉辦,大會集中展示3D打印最新應用領域的科技成果,從不同維度、跨領域地探討3D打印對于醫療、制造、建造、文創等各個行業的重要推動作用,以及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論壇期間戴尅戎院士雖然沒有來到現場,但是在線分享了3D打印大規模定制與醫學3D打印應用。
戴尅戎院士表示,3D打印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影響,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基本特點就是改變了我們傳統的制造生產模式,傳統的模式是“少品種,大批量”生產模式。但是3D打印卻可以幫我們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甚至個性化的生產方式,并且不增加制造成本和不會降低生產速度,這樣來就為醫學應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D技術是一種制造技術,3D技術的優越性在哪里?它為什么被別人所推崇?因為它可以大規模定制。這個定制不是為少數人的,是為多數人的。過去我們認為定制就是少數,不可能是多數。而現在如果用在醫療上,那就是為多數人服務,醫院一年比如說開2000個人工關節,過去可能需要定做的是20個,有朝一日2000個人都是定制的,這是完全可能的,只要3D打印技術在不斷的發展。
一個是個性化定制,再一個是大規模生產,個性化定制很顯明,是對我們的服務對象,比如說對病人是有利的,對他是最最合適的。而大規模生產是什么?那就是低成本。既做到個性化的定制,又能夠低成本高效率,這就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3D打印產業怎么能夠發展?要創新發展要有創新性,創新的含義是更新是改變是創造新事物,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說我們把創新的思維給他霧化了,創新可以是一個延續性的創新這個產品,一步一步改善,也可以是一個顛覆式的產品,像我們突然一下子把我們整個人工關節的生產從這個批量化改到個性化,這就是顛覆。用一些很便利的產品,很便利的理念,取代了原有的產品原有的理念。我們有了電話以后就沒有了電報,這就是顛覆式的創新。但是有一些創新是共生型的,汽車比腳踏車快,飛機比汽車快,現在我們有了飛機了,腳踏車呢?現在滿上海都是自行車,它還有用。我們現在有了移動電話了,但是固定電話還在用。
google的CEO就說過一句,就是說我們要有精準的一個個性的定位,滿足這些個性的需求,這樣的話我們就有一個非常巨大的發展的空間。我們未來的人們所看到的買到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定做的。沒訂做的入不了大家的眼了,大家不會去要他的。這就是我們將來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們說發展3D打印和3D打印的產品,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理由不是滿足少數人的需要,不是滿足少數技術的需要,而是滿足大眾的需要。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