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刊《AM》:增材制造Cu-H13工具鋼(一)(2)
時間:2022-06-16 15:50 來源:江蘇激光聯(lián)盟 作者:admin 閱讀:次
2.3.激光輔助定向能量沉積
圖4顯示了定制DED系統(tǒng)的原理圖和設置,以生產本研究中的樣品。該系統(tǒng)由激光器、氣體供給組件、粉末供給器、運動控制系統(tǒng)和外殼組成。激光系統(tǒng)是IPG YLR-1000-WC摻鐿連續(xù)波(CW)光纖激光器,其峰值功率為1 kW,波長為1064 nm,光束直徑為3 mm。使用粉末進料系統(tǒng)(Powder Motion Labs)將粉末離軸輸送到熔池中,該粉末進料系統(tǒng)具有陶瓷噴嘴(圖 4b)。粉末進料噴嘴的內徑為1.5毫米,在基底上方的間隔距離為15毫米。氬氣用作粉末運載介質,將顆粒從粉末容器輸送到熔池。計算機數字控制(CNC)平臺被設計成在激光器部件靜止的同時根據刀具路徑在XYZ空間中移動襯底。刀具路徑是單軌多層,Cu和D22沿其從左至右沉積,隨后從右至左沉積。材料沉積是在氬氣環(huán)境中進行以防止沉積物氧化。制造的Cu-D22-H13 mm和D22-H13 DJ如圖 5所示,分別是a和b。

圖1.(a) Cu和(c) D22粉末的SEM圖像;(b) Cu和(d) D22的粒度分布

圖2.(a)鐵-銅,(b)鐵-鎳,和(c)銅-鎳的二元合金相圖

圖3.(a) Cu-H13 DJ,(b) Cu-D22-H13 MMS和(c) D22-H13 DJ的示意圖

圖4 (a)DED過程的示意圖和(b)實驗裝置。

圖5.DED制造(a) Cu-D22-H13 MMS和(b) D22-H13 DJ

圖6.(a)Cu-D22-H13 MMS上的分段拉伸試樣;(b)D22-H13 DJ上的分段拉伸試樣;(c)拉伸樣品的尺寸。

圖7.(a)Cu-H13 DJ的縱剖面概述圖;顯示(b)1區(qū)、(c)2區(qū)和(d)3區(qū)結構的顯微圖像。
3.1.微觀結構表征
3.1.1.Cu-H13 DJ的顯微組織
圖 7a顯示了制造的Cu-H13 DJ的縱剖面圖。在包括Cu-H13界面區(qū)域(圖 7b)、中間層(圖 7c)和頂層(圖 7d)沉積態(tài)銅。
圖 7b在靠近雙材料界面的Cu中呈現柱狀晶粒,向上層生長。這種柱狀晶粒的形成是DED工藝中快速定向凝固的結果。在沉積過程中,激光掃描基底的頂面以產生熔池。當填充材料被輸送到熔池中時,它迅速凝固。當在室溫下的襯底上沉積材料時,初始的冷卻速率。例如,陳等人報道了在襯底上沉積第一層IN718的冷卻速率為1400 K/s。Hejripour等人報告冷卻速率為800 K/s將雙相不銹鋼放置在基底上。高冷卻速率導致形成與熱量相反生長的柱狀晶粒流向。這種現象通常在許多材料的AM中觀察到,例如鎳基和鈷基合金。區(qū)域1中銅的平均晶粒尺寸為寬度為200微米,最大為長度為1000微米。在打印后續(xù)層時,激光-由于銅的高導熱率,產生的熱量被快速轉移到先前沉積的下層。此外,由于H13具有比Cu低得多的導熱率,所以熱量不會迅速消散。因此,二次加熱容易提高Cu再結晶點以上的溫度,引起晶粒長大。
圖 7c顯示了區(qū)域2中的微觀結構。該區(qū)域呈現柱狀枝晶。Reichardt等人聲稱柱狀枝晶是由先前固化層的激光重熔引起的,其中已經沉積的材料充當后續(xù)層固化的成核位置。銅的頂層(圖 7d)也主要表現為柱狀枝晶。結果還表明,盡管銅吸收2-3%的紅外激光能量(1.06微米波長度),本研究中選擇的DED工藝參數可以成功沉積銅。

圖8 (a-b)Cu-H13 DJ在雙材料界面區(qū)的SEM圖像;(c)區(qū)域A1和(d)區(qū)域A2中材料的EDS定量分析
在銅層中觀察到富鐵顆粒,在H13截面中觀察到富銅顆粒,如圖8b–9d 中所示的定量分析證明了銅向H13部分和H13向銅層的擴散。圖 8中還報告了銅擴散到鋼基體中的情況。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只有非常少量的Cu可以與H13形成合金(圖 2a)。在打印第一層Cu時,一定量的H13被激光熔化以形成熔池。同時,注入的銅被輸送到熔池中并與現有材料混合。在凝固過程中,由于銅幾乎不能與H13混合,銅從銅-H13溶液中分離出來,產生富銅和富H13材料。在文獻中也觀察到了銅鍍層中的富鐵顆,F象。例如,在靠近Cu-H13界面的Cu層中發(fā)現了H13顆粒。在靠近銅合金鍍層的界面上觀察到SS316 L小球。
未完待續(xù)!
文章來源:Additive Manufacturing 36 (2020) 101474,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opper–H13 tool steel bi-metallic structures via Ni-based multi-interlayer,https://doi.org/10.1016/j.addma.2020.101474
參考資料:Laser aid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spatially heterostructured stee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Volume 172, January 2022, 103817,https://doi.org/10.1016/j.ijmachtools.2021.103817
(責任編輯:admin)
最新內容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