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金屬疲勞性能研究:綜述(2)
時間:2024-11-23 08:32 來源:長三角G60激光聯盟 作者:admin 閱讀:次

圖9. (a)WAAM和LSP工藝示意圖。(b)不同處理后界面區域的EBSD分析。HT前、HT、HT +LSP的KAM圖。(c) 顯微硬度曲線。

圖10.(a)缺乏熔合缺陷;(b)鎖孔缺陷。(c)球化顆粒。

圖11.SLM AlSi10Mg的微觀結構。

圖12.在135 MPa下測試的L-PBF AB(a-e)、HIP(f、g)、OA2(h、i)Al-Mg-Sc-Zr樣品的疲勞斷裂面。

圖13.SLM IN 718試樣的疲勞壽命取決于其相對于成型方向的取向。

圖14.SLM制造的Inconel 718的缺口疲勞特性。

圖15.(a)通過空心攪拌工具擠壓實心棒的MELD工藝示意圖。(b)在HY80襯底上沉積的 IN625樣品。(c)用于沉積IN625和原料IN625試樣的疲勞試樣。

圖16.激光快速制造(LRM)Inconel 625 CT 測試樣品的步驟順序。

圖17.綜述中研究的增材制造金屬、AM和后處理、疲勞性能(例如SLM Ti-6Al-4V)和挑戰。
綜上所述,科研人員從疲勞壽命、疲勞極限和FCG三個方面回顧了AM金屬疲勞特性的最新進展。本工作中提到的增材金屬包括常用的鈦合金(如TC4、TC17、TC18、TA15、CP Ti等)、鋁合金(如AlSi10Mg、AlSi12、AlSi7Mg、AlMgScZr 和 AlMgMn)、不銹鋼(如316L、15-5 PH和17-4H)、鎳基合金(如IN718、IN625等)、鎂基合金和高熵合金。為全面了解AM金屬的加工-材料-疲勞關系,系統研究了顆粒、結構、制造加工參數(如AM技術、激光功率和速度、成型方向和掃描策略)、后處理(如LP、SP、LSP、機加工和USMAT)、HT、HIP和高溫對AM金屬疲勞特性的影響。對大量疲勞數據(S-N數據和da/dN-ΔK數據)進行了提取和分類,其中大部分數據是按照傳統金屬疲勞測試標準獲得的。由于AM缺乏標準化,導致疲勞數據相當分散。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matprotec.2024.118425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