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金屬重擔當:Precision Additive鎂合金3D打印破解美國國防難題
2025年6月,美國新興增材制造公司Precision Additive利用金屬材料鎂應對國防與航空航天領域關鍵挑戰。公司開發了一種新型金屬3D打印架構,旨在實現鎂合金工業規模應用。鎂因重量輕(比鋁輕40%)與卓越減震性能(比鋁強100倍)備受推崇,卻因加工困難面臨應用障礙。
●Precision Additive首席執行官Bala Anand Jeldi曾為印度"月船"號與"吉祥星"號航天計劃建造世界最大SLS系統。
●Precision Additive新任首席技術官Daniel Braley之前擔任波音高級技術研究員,曾面臨旋翼機項目鎂合金采購瓶頸。
SSLM工藝與PAQ框架創新
Precision Additive核心技術為專有的選擇性階梯式激光熔化(SSLM)工藝,突破傳統高斯激光掃描策略局限。此項技術具有穩定熔池,顯著減少飛濺,幾乎可直接生產符合適航認證的硬件。
△Precision Additive 首席執行官 Bala Anand Jeldi
公司控制架構基于精密增材質量(PAQ)框架構建,集成實時傳感、過程控制與數字孿生技術。系統配備豐富傳感器,每次構建過程中將數據反饋回系統,實時調整參數。Jeldi表示:"我們重新設計了整臺機器、激光系統、光學系統和傳感器系統,做到實時質量管理。"
解決鎂加工安全挑戰
鎂在粉末或氣化狀態下極易燃,加工過程中鎂蒸氣會污染光學元件或引發反應室內連鎖反應。Precision Additive開發了密封反應室系統,將氧化控制在接近零水平,引入單獨反應氣流穩定加工過程。Jeldi指出:"如果我們能處理最易揮發的金屬鎂,我們就能處理任何其他金屬。"公司技術平臺能夠打印鋁、鈦、因科鎳合金及鎢、鉬、鈷等難熔金屬。鎂材料具有重要地緣政治意義。中國目前控制全球95%以上鎂供應。Braley強調:"這不僅是材料科學問題,更是供應鏈風險與地緣政治脆弱性。美國國防項目不能使用來自中國的零部件或材料。"美國國內能生產航空級鎂的鑄造廠不足五家,構成國家安全缺口。Precision Additive旗下鎂集團正探索國內開采途徑,如加工美國白云石儲量。
△Precision Additive 首席技術官 Daniel Braley
市場前景與商業計劃
Precision Additive計劃先推出合同制造服務,市場條件成熟時出售設備。第一套系統預計2025年10月投入使用,目前多個美國軍方部門與航空航天供應商表示初步興趣,部分項目需求達25臺機器連續運行規模。Jeldi坦言:"現有客戶群需求已超出我們能力范圍。即使將團隊與基礎設施擴大10倍,可能仍需一兩年才能趕上。"公司六個月內從3名員工發展至18人,預計年底達50人。創始人估計到2035年,航空航天與國防領域鎂合金增材制造潛在市場規模可達20-50億美元,約占全球金屬增材制造市場一半。
點評
Precision Additive通過創新3D打印技術解決了鎂合金加工難題,填補美國航空航天與國防領域關鍵材料供應鏈缺口。公司突破性技術不僅提供了輕量化高性能部件制造方案,更從國家安全角度重建美國關鍵材料自主能力。隨著首批系統即將投產,這家初創企業有望引領鎂合金增材制造進入工業化應用階段,為航空航天、國防乃至醫療領域帶來新的制造可能。
(責任編輯:admin)